这两天的新闻头条,是一个中国女孩来自青岛的蒋雨融,在哈佛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据说这是哈佛大学史上第一位站在毕业讲台上的中国女生。
我认真看完蒋雨融的演讲,凭心而论,如果退回去20年,年轻的我也会为这样的演讲热泪盈眶。
但是今天到了这个岁数,我经历且看到过太多之后,这类演讲已经打动不了我了,这里我谈2点感想吧。
很多年前,我也特别欣赏那些跨越国界的杰出人才,那时候中国的国力很弱,年轻的我甚至有一种想法,“我们中国人太狭隘了,你看人家,是在为全人类做贡献”。
因为我也出国过,我在想哈佛这类名校一直自诩培养世界领袖,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世界依然还有很多地方贫穷落后,战火连天。
不知道哈佛培养出来的世界领袖们,都为这个世界尤其是非洲这样的第三世界,做了什么。
在蒋雨融的演讲开头,她的哈佛校友一个印度人和一个泰国人,在坦桑尼亚打电话询问她,关于洗衣机上中文按钮的意思,而当时的她身处蒙古。
而实际情况是,不解决非洲人的粮食,医疗,生活用水用电这些基础设施,仅仅凭借NGO们的力量,根本就是自我感动。
可能是我孤陋寡闻,我极少看到世界名校的学生们扎根第三世界,一呆几十年去建设一个与自己毫无关联的穷国,即使有,也很少。
这本来不是他们的义务,可是既然你们自诩世界领袖,就要做领袖应该做的事,不是吗。
可是我看到的世界名校精英们,通常带着精英的傲慢和轻蔑,把NGO在第三世界的扶贫活动,当作提升个人影响力的作秀。
后来我知道了,当年我以为的那些看起来关心全人类的人,他们其实只关心自己,全人类不过是体现他们关心的工具。
在过去几十年,是当初我认为太过狭隘的那些中国人,把这个国家建设成今天的样子,基础设施的普及令人惊叹,一二线城市的硬件已经媲美发达国家。
现在来回答刚刚的问题,赞美蒋雨融的人,你们到底是赞美她作为中国人优秀,还是作为哈佛人优秀?
中国取得今天的成就,靠的更多是从本土大学涌现的人才,更多是连本科学历都没有的普通人每天勤勉的工作。
仅仅在国外名校发表演讲就得到优秀这么个评价,这样的优秀和我们大部分中国人,有什么关系?
还记得多年前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吗,现在也不过是定居纽约泯然众人的普通中产。
那么,如果我们赞美她是作为哈佛学生优秀,以目前中美两国的竞争姿态,哈佛那些领先世界的领域,南宫ng28相信品牌力量是否会普惠到目前作为美国对手的中国,更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所谓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如果不选择回国发展,对太平洋对岸的中国人就没有太大意义。
对了,至于蒋雨融的父亲为国内NGO工作,到底和她的哈佛学生身份有什么关系,现在还只是网传,这里我就不多讲了。
“如果世上仍有女性买不起一片卫生巾,我便不配称富足;如果女孩因惧怕骚扰而不敢踏入校门,那是对我尊严的践踏;如果有男孩死于一场他从未发动也从未理解的战争,我的一部分也随他死去。”
问题是,这个代价谁来付?尤其是,那些倡议好东西的人,他们自己会不会躬身入局付出代价?
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演讲很多,它们之所以伟大并非因为演讲本身,而是演讲者为他宣扬的事业付出了足够大的代价。
比方说,有人会觉得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假大空”吗?
作为中国人,我面对这些跟自己并不直接相干的人物,按照我刚刚第1点的说法,本来不该有什么感慨。
但是,如果一个人为了理想献出青春乃至生命,那么面对他的演讲,我愿意表达我的钦佩。
回到蒋雨融呢,她只有26岁,一路考试被录取,考试被录取,走到今天哈佛毕业生的位置。
赞美她的人当然可以为她辩护,说她还太年轻,来不及证明自己,但是,既然你的确没有证明过自己,就不要责怪别人对你“假大空”的评价。
因为这些年,我们已经见过太多来自名校的蒋雨融,一边发表煽情演讲,宏大叙事,另一边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精致利己。
最后,按照互联网的热点规律,这次蒋雨融事件很快会消失在大家的议论里,26岁的蒋雨融人生才刚开始,她有大把机会来证明今天对她的质疑到底能不能站住脚。
她的演讲是古人说的书面语:口惠而实不至。老百姓的口头语说好听的,假大空,湾湾说的嘴炮。她演讲的内容与国人关心关注的不在一个点上。她说她经历什么的矛盾,太假了。
其实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没有知行合一。她只是讲,但实际上并没有去做。这就特别尴尬。最要命的是事后还非要凹自己的普通人的身份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命运。普通人能精准的走好国家化教育的路?能精准的踩到每一个点?能支付其每年上百万的学费。真实现代版本的何不食肉糜!!!
本文由:南宫28ng相信品牌提供